微信做电商了
微选的模式,是用C2C的思维,做着B2C的事。
核心导读:
1.对于微选而言,一个完整的交易路径是怎样的?
2.为什么说,微选代表了微信社交变现“去中心化”的一面?
3.任何流量入口都是有成本的,微选如何衡量成本和收益?
微选这个入口,怎么看都像商家版的“朋友圈”。
——没有系统的类目,没有搜索入口,也没有商品详情页,仅设置了诸如“穿搭、丽人、海淘”等模糊的行业标签。相关的店铺,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。店铺页也非常社交风,头部相册展示店铺全部商品,然后是简介,最下面是滚动的最新动态。如果你恰巧对某个商品感兴趣,还可以加客服微信好友继续聊……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它都太像一个为商家量身定制的朋友圈了。甚至于,如果细细比较,你会发现微选里的动态,与你的朋友圈或者某个群里看到的微商的话术,几乎如出一辙。
对于习惯了在天猫、京东“买买买”的人来说,如果没有明确的购物动机,我们很难理解它究竟会如何影响一笔生意。但坐拥微信10亿级用户规模,加上“购物”一级优势资源入口背书,仍有不少人笃定它是社交电商的未来,也有人将其比作继小程序之后,微信的又一红利点。
这是一个全新的购物方式。它还很新鲜,并且颇受关注,已经吸引了超过8万家商家的入驻,每天以数以千计的规模递增。但我们仍想在这篇文章里探讨的是,对于那些广泛被屏蔽或者拉黑的微商们来说,在这里真的可以让他们找到“第二春”吗?以及微选之于微信平台的“去中心化”生态,价值点究竟在哪里?
- 1 -
剖析微选模式:C2C的壳,B2C的魂
3月初,微选在“微信—发现—购物”入口上线公测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。这是由京东与美丽联合集团共同成立,基于微信探索出来的社交电商新模式,其初衷是做一个“微信好店大全”,涵盖服饰、鞋子、包包、配饰、美妆、母婴、食品、百货家居等全品类商品,面向线上线下零售全行业及服务行业。
微选入口一览
微选强调服务属性,前期并不涉及交易,主要通过运营的方式,为商家引流和涨粉。但所有的服务最终都是导向销售的,微选也不例外。一个完整的交易路径是:购物(流量入口)→内容(商品信息流)→客服(互动)→品牌渠道(公众号、群)→微店铺(转化)。所有的一切,都在微信里完成,只不过相比于传统的B2C电商,链路更长,结构更加碎片化。类似于C2C2B模式。
这种模式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商家(尤其是小卖家)拓宽了线上渠道,探索社交电商新玩法。但缺点也很明显,前期与粉丝沟通、运营成本高,商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维护,并且投入产出难以量化。
关于这一点,从入驻的商家属性可见一斑。由于放开了全行业入驻的放开,个体商户大量涌入了进来。以“科技-手机”类目为例,页面滚动并非各大手机品牌,展示的是xx数码、xx体验店、xx手机专柜等,但鉴于授权认证平台单一,商家鱼龙混杂,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。此外,混乱的分类也给了不少“三无”品牌钻空子的机会,市场正常的价格体系被破坏,不排除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可能。因此,信任度建立是第一位的,其次才是品牌表达以及销售转化。
微选“科技—手机”频道截图
但为何仍有人挤破了头冲进去?无非是看到了两个红利:购物入口流量红利、微信社交红利。
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,微信“购物”一级入口一直是专为京东而设。2014年,微信月活跃用户只有5亿。如今,马化腾最新透露的数据则显示,这一数字已实现100%的增长。如此巨无霸一般的APP,在国内无出其右。美丽联合集团在C2C电商市场耕耘已久,有深厚的基础。
但微选的电商服务模式有其必然性,像是戴着脚铐跳舞。无论是B2C还是C2C,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的业务范畴已经足够广泛,并且也是敏感区,是二者构筑平台竞争壁垒的关键,留给新业态可开垦的市场不多。微选有限的价值在于内容而非销售转化。
但另一方面,社交电商的终极模式,时至今日仍没有被探索出来。对于京东、美丽联合集团而言,也需要用新的模式,来探索社交红利的可能,并最终反哺其平台上的品牌商。因此,微选的模式,是用C2C的思维,在做着B2C的事。
- 2 -
如何评估微选的价值?
京东购物+微选,有点像天猫和淘宝的关系。前者主打B端品牌,后者主打C端商户,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线下商户。目前来看,以天猫、京东等为代表的B2C平台,对于头部品牌的运营已经十分成熟,并且市场几乎处于充分竞争之势。而C端商户市场,还有很大的待发掘空间。
(注: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C端商户是广义的C2C模式,包括但不限于微商、小微品牌、线下商户、个体经营者等。)。
区别于B端品牌商,C端商户群体的特点在于:1)对维护现有粉丝,高复购有高需求;2)品牌力较弱,主打性价比;3)对渠道成本更为敏感;4)体量的天花板明显。
种种原因决定了,C端商户天然是游离于头部电商平台之外的。微信对于他们而言,是一块沃土,但可供利用的维度并不多。公众号、“购物”入口以及腾讯社交广告等优质资源广告渠道,更多掌控在财力雄厚的B端品牌手中。从这方面来说,这是微信社交变现“中心化”的一面。
而微选、小程序等新的工具,则代表了社交变现“去中心化”的一种可能。此次通过微选将其收编和整合,零售老板内参认为,有两个意义十分明显:
其一,升级基础设施;对于那些缺乏运营经验和渠道的商家而言,新流量入口的开放、以及新营销平台的推出,无疑降低了运营门槛,为个性化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。
其二,服务商部分权限被剥离;过去微信主要通过支付来切入线下场景,以满足基础服务为主,粉丝挖掘、维护等定制化服务,多交给第三方服务商来做。对于他们而言,小程序、微选等基础营销工具的丰富,也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压力。
此外,还有一部分最容易被忽略的,是微选对于淘宝的影响。从模式上来看,微选并不具备抢占淘宝买家的可能,但它着实撬动了一部分中小卖家的心。倒不至于说发生平台阵线的转移,而是渠道的丰富,为一些徘徊在规则边缘的商家,在公众号文章之外,额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商品展现形式。但至于说,会有多大的影响,现在下判断还为时尚早。
- 3 -
微信“去中心化”的表达
微选的模式,是解读腾讯“去中心化”生态,教科书式的案例。
根据马化腾此前的表述,腾讯在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做连接,希望连接人与人、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。在他看来,连接,是所有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。在不同的场景中,连接匹配着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。
“以往我们在电商平台选购商品,在社交媒体里浏览品牌广告,以及在线下门店购物,这些场景都是孤立分割的。消费者、品牌商和零售商之间没有建立跨场景的有效连接,更没有做到线上线下数据、营销方案、会员体系以及物流系统的一体化贯通,难以为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定制。”马化腾在公开信中说道。
微选正在做的,正是这样一份连接的工作。对于新访问用户来说,微选的入口搭建在京东购物内,但当消费者进行完整体验后,微选的入口裂变成了:京东购物、“微选”小程序、公众号、客服聊天对话框、微信群、客服朋友圈……并自然地融入到微信的社交场景中去。消费场景被模糊化处理,商家借此得以实现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转变。
如果我们再放大来看,微选作为腾讯、京东、美丽联合集团基于微信协作的产物,京东承担核心流量入口、美丽联合集团输出C2C模式框架,腾讯提供基础设施,“去中心化”的智慧零售,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达。
但仍需注意的是,基于微信生态的商业化,社交仍是第一原则。如果本末倒置,往往会适得其反。再者,任何流量入口都是有成本的,从目前来看,微选的变现比较单一,仅依赖于微选码一种。此外,微选目前在内容和商品上的质量,也实在堪忧,聚合版的商家朋友圈,其价值也不应以动态数量来衡量,而是可视化的连接能力以及内容的质量。
但不管怎么说,微选这块招牌,全看这些商家了